关于学生实践报告汇编6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实践报告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实践报告 篇1-象牙塔外的天地
为了更好地认识社会、检验所学的知识,今年暑假,我与报社另外7个同学组对队去四川进行社会实践。十天时间,由北京到四川,再由四川回北京,一路走来大家行程近万里,调查参观了5家国防企业,走过了江油、绵阳、成都三地,走访了三十多名北航校友,感觉收获颇丰。
如果不走出校园,永远都不会知道社会的真实面目。十天时间,我们接触了很多人,有领导、专家、工程师,也有技术员、工人、民工、街头小贩。虽然我们曾经被街头卖烧烤的小贩敲过竹杠,但旅途中得到的更多的是人们的热心帮助。列车上带领大家做操的乘务员、爬到座位上帮我们取行李的小妹妹、热心帮我们带路的小兄弟、谦虚近人的公司领导、热情招待我们的老校友……他们每个人都让我们收获了一份感动。社会很复杂,因为他的多元化;社会也很简单,只要你学会坦诚和微笑。
进入了社会,才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看清学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远离了大学校园,才更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才更明白自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才更明白自己肩上报国报民的担子有多重。走进了国防企业,才知道北航在国防科研系统占的重要地位;走近那些离开母校几十年、远离北航数千里的老校友们,才知道在北航学习的科学知识、做人道理将会受用终生,才知道只要曾经在北航,就会永远关心热爱北航。只有走近那些普通老百姓,才意识到北航的知名度依然不够高,人们眼中的名校依然是只有清华北大。
离开了校园,才能明白校友的情谊是多么伟大。在绵阳,一群年逾六旬的老校友给了我们这几个二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能给的最好招待。绵阳科学城的这些校友,平均年龄已近七十岁。他们当年在北航学成毕业后,便响应国家号召,进入三线,在青海、四川的山区里,默默无闻一干就是几十年。绵阳校友很大一部分在中物院工作。他们当年曾经与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这些老前辈并肩作战,为“两弹”的爆炸作出了重大贡献。郝德功老师是绵阳校友会的会长,性格乐观豁达。队友们都说他像自己的爷爷。听“爷爷”讲故事绝对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郝老师给我们描述了当年在青海金银滩日夜奋战的情景,讲述了因为保密需要而与世隔绝的情形,也讲了同事们和邓稼先开玩笑、偷邓稼先烟抽的故事。讲到这些,郝老师眼里全没有对当年生活艰苦的感慨,而满是对那种激情燃烧岁月的留恋。与老校友一同在绵阳科学城漫步时,一位武姓校友拉住我问:“现在北航的校报还叫《上天》吗?”那一刻,我忽然很感动,感动地想哭。
出了校门,代表的就是北航。在四川的十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统一的着装和胸前的工作证每到一处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昂首挺胸、面带微笑。我们是北航人,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一路上,我们力所能及帮助了很多人,我知道每次人们诚挚的感谢、赞许的眼神都是献给北航的。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一路上没有给北航丢脸。
收获还有很多很多,而这些收获都是不能在校园里、在书本上得来的。我们每个人还收获了七份真挚的友谊。我们的实践队由八个人组成,共同的事业把我们连在了一起。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出门长途旅行也绝对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是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不断。我们穿着一样的粉红色的队服一起参观、一起采访、一起逛街、一起吃饭、一起旅游,所到之处就是一片充满粉红色的笑声。我们的友谊经受住了长途跋涉和山山水水的考验。
十天的实践给了我太多值得记忆的东西,我把他们都赋予那件粉红色的队服。这段粉红色的回忆将永远陪伴我。
学生实践报告 篇2在今年暑假即将开始的时候,也就是xx年6月28日下午,考完试后我就匆匆踏上了东去的列车,和同行的还有我们班另外几名同学,日夜兼程来到山东省青岛市城阳流亭区嘉芙玛礼品有限公司,我们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于是,我们就整理寝室,当时去的时候说环境条件没有我们学校好,但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条件会差到如此状况,床板上满是灰尘,我们进行了大扫除,还好刚去时候激情四射,并未感受到日夜兼程的劳累,等刚擦完一个床铺,要坐下来休息一下,只听到咔嚓一声,糟了!床板破了一个大洞。我们都无奈的看看对方,然后就是捧腹大笑。环境条件是差了些,我们并没有埋怨什么,因为我们大多都是来自农村,农民的朴实早就教会我们如何的吃苦耐劳,勤奋向上,也正好给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象牙塔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新环境的机会。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这个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厂房,了解企业的生产线,一并亲身实践到生产中去,在生产线上做质检让我明白,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在苦难中前行,没有苦中苦,何来甜中甜。但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不可忘记自己的身份,一定要与你周围的同事处理好关系,不管你的级别是高或是低,不论他们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我们都要尊重别人,否则只能是自己酿的苦果自己吃,另外,我工作的主题范围是仓库方面的管理,就是在产品出关到国外前的最后一道质量检测的管理,质检的工作让我明白了凡是要细心,认真负责,多学、多看、多想,做到勤动脑袋和眼睛,养成少说话的习惯。在仓库的工作中,
我的另一方面的工作是监装员,监督出口的集装箱的装卸,这种类型的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事情一道要做到眼疾手快,脑袋思维的能力要强,随时要做好产品的装箱记录,以备在做监装记录总结时用,通过点数过数让我明白工作期间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让大脑在每时每刻都做好冲刺的准备,如果一种产品手中的数目出现了错误,就可能导致此种产品几百套装不了箱,耽误集装箱的发出,延误了航运的始发日期,相关性地会给客户整个公司发展前景呆了重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纠其原因就在马虎的一瞬间。所以在工作期间的态度让我初步了解社会,开阔了事业,增长了才干,明确了三个月后我将踏入工作的态度,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做,能够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这一切的一切无形中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体会到更应该提前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期间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嘉芙玛礼品有限公司里,我锻炼了自己,为以后我的征途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多参加类似的活动,虽然这次暑期的工作条件很艰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社会实践让我们大学生找到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只重视理论的学习,没有实践基地,忽视实践环节。
往往真正放在实践工作的岗位上发挥的不是很理想,而恰恰实践中我们 ……此处隐藏3662个字……会,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我们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知识无限,能能力有限”的涵义。
我也体会到了工作的快乐,同时也感到了所学知识的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必须继续更加努力学习,学好专业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在实践中长知识求发展。在以后的日子里,不可避免的,江苏大学排名,我还将面对更多的问题,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并在其中更加成熟和真正走入社会。而这次工作,就算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吧。
学生实践报告 篇6摘要: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那就形成了现在这个局面: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每年都有毕业生,也就是每年都有失业的。那么长久的持续下去,这个现象将会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
适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几大原因:
一、 每年新增大量劳动力
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着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4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那么这个原因导致我国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就业困难局面。
二、 高等教育大众化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
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使从前的天之骄子到现在的满地都是。
三、 高校自身问题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
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
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四、 大学生自身问题
首先是大学生自身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
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
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五、 用人单位条件多
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鼓励东部毕业大学生向中西部城市流动。中西部城市要改变人才观念,在吸引东部大学生就业时不惜钱财、不惜官爵,要让大学生感受到有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成功的可能。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社会技能教育,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优化高校专业布局。教育部应提倡建立某学科的优势特色学校,摒弃建大学就要建综合型大学的理念,强调学校专业特色,好学校能做好几类学科就是成功。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更新就业观念
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
文档为doc格式